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shelleychen8

沒有靈感的時候該怎麼辦?創意工作者進入深度工作的10個極速心流製造法!

已更新:2022年4月22日

這個標題,完全就是我此時此刻遇到的棘手問題。現在是凌晨 12:00,我一整天被工作榨乾,大約剛才的十點才回到家,洗個澡後坐在電腦前面,完全不知道要寫什麼,到處看文章、滑個社群,時間一分一秒過去,空白的筆記還是一個字都沒有。



好像從來沒有跟任何人說過,我每天的文章是「零庫存」,也就是我當天才決定今天會寫出什麼東西。在剛開始創作的前 10 天,我每天都有很多「靈感」,因為覺得自己的專業知識源源不絕,稍微用力擠一下就能產出一篇兩、三千字的文章。但是,只要當生活稍微節奏一亂、出點差錯,就可能會發生「靈感飢荒」。不過,身為一個行銷人,工作一天到晚都需要創意,如果只憑著靈感在工作,那未免職涯風險也太高?只要稍微心情不太好、沒有靈感、你的一天就等於零產值?我自己是老闆,沒有人會盯著看我有沒有認真上班;但如果你是一個受雇的上班族,若單憑靈感來做事,在我看來是十分不專業的一件事。


所以,我認為在每個靈感與創意的背後,都必須要有一套「方法和流程」!就算我今天真的狀態不佳,但我仍然能夠套用我自己的流程,想辦法把過去的知識快速盤點、萃取精華,產出對別人來說有價值的東西。以下幾個方法被我稱為「極速心流製造法」,適用於要被死線逼死人的狀況下,還確保自己還能拿出水準之上的表現!十個秘密看起來!


一、固定區域法:

自從 WFH 開始,我就在家裡打造了一區「工作區」。在這個區域,我只會處理工作上的事情、寫作,其餘的事情一率不做。這個方式其實也受到很多人的推崇,就連有失眠狀況的人,醫師也會建議他們「讓房間只是拿來睡覺」同樣的道理。人是非常靠習慣運作的生物,根據 Charles Duhigg(《習慣的力量》作者)書中表示,我們每天的生活有 40% 是依靠習慣在行動。40% 是很驚人的數字吧?都已經扣除掉睡覺的時間了,連清醒的時候我們有將近一半的時刻都憑藉著大腦的習慣,所以,養成一個習慣的工作環境,是讓你快速進入心流的第一把鑰匙。我自己的工作區就是設定在客廳某角落,簡單放了一張桌子跟螢幕,每次只要坐到這張桌子面前,電腦一開,我的大腦就會習慣進入「自動導航模式」。


二、與世隔絕法:

當然,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「毫無靈感又迫在眉睫」的棘手狀況,已經不是自動導航模式可以輕易解決的,所以我們必須迫使自己開啟「飛航模式」,這招也是我自己最常使用的。如果在家還好,但如果是在公司或外頭、人來人往又吵雜,我就一定會轉移鎮定,我說「一定」,是我希望你連猶豫的習慣都不要養成,只要判斷環境不對,就立刻動身前往常去的咖啡廳、或者立刻跑回家。同時,我也會把我所有的通訊軟體都關閉、手機關靜音,讓自己快速靜下心來,不必回應任何外界的需求。


三、手不能停法:

這個方式是從一本書《一人創業》衍伸出來的方法。書中寫道,你要給自己一段時間把腦袋裡面的東西通通都倒出來,才會找到自己到底想要投入的事業是什麼。而我發現這個方式在 brain storming 或者寫作的時候也非常好用。給自己一個不太長的時間,我的習慣是大約 10 分鐘,並且要計時,這段時間你必須一直寫、一直寫、唯一的條件就是「手不准停下來」。過去,我在帶客戶團隊們做「品牌核心凝聚工作坊」的時候,也會使用這一套方法,無論是小職員或董事長,都要照著我設定的這個規則去做,在限定的時間、針對我給予的範疇一直寫、一直寫,這時,我會在旁邊看,只要有人手停了,我就會大聲點名,提醒不能停下來。這個遊戲很好玩,有時你會發現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寫殺毀,但是往往石破天驚的創意與真心話也會在這個時候產生。


四、死線倒數法:

在我認識大多數的人中,只有少數的人能夠不受死線的約制(大概一千個人只有一個?)「拖延症」跟我們大腦的構造有關,讓人類比起長遠的目標,更喜歡立即性的滿足,所以我們往往會為了滿足眼前的一點慾望,就把真正重要事情一直往後拖。我深深知道自己也是受到大腦天性主宰,因此我對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會訂下死線,無論是交稿日期、跟客戶的提案時間,通通都有一個死線壓在那邊,隨著倒數時的壓力增長,也會讓你快速歸納重點、減少猶豫不絕。我知道有些人會推薦用番茄鐘,但嘗試了幾次、發現我拖延症的嚴重程度連番茄鐘都救不了(哭)也是嘗試過才發現,比起分鐘的限制,我自己更容易被「日期」約束。只能說每個人對死線的感受程度不一樣,只有廢到極限才有辦法大徹大悟吧。


五、分心便條法:

在你嘗試進入心流的過程中,一定會有很多念頭跑出來。「啊!電話費還沒繳!」「哪個人的訊息還沒回!」這時候,如果你著眼在這些調皮的小念頭,包準你三個小時都搞不出東西來。因此,我會在鍵盤旁邊準備一疊便條紙。只要今天這些念頭跑出來,我就快速寫下來,但不立即處理。直到我完成眼前最棘手的工作後,才會一一把這些便條紙的事項殺掉。


六、快速冥想法:

身為一個行銷人,我們必須在各式各樣的場域快速切換,無論是一場小型的公司會議,或者是盛大的公關活動現場,當今天在各種場合穿梭,又需要進入深度工作時,該怎麼辦?比方說「現在馬上 right now 要發出一篇社群貼文」,或者是「等一下有個重要投資人會出現,你只有十分鐘準備簡報」。這時,我仍然會找一個角落,把雙眼閉起來,進行一個約莫 10 秒的冥想。我想像的畫面是:「我正快速遠離地球表面,把視線的焦點放在宇宙中,從好幾光年外的地方凝視著此時此刻我現在身處的地方、還有周遭的人。」只要這樣快速想像,就會發現心情變得非常平靜,對於即將面臨的衝突與考驗都比較能夠泰然自若。聽起來很玄?不妨試試看吧!


七、聲音啟動法:

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,聽到某一段聲音就會感覺特別有精神(例如我們聽到 Line 的提示聲就會想要拿起手機看一下)?或聽著球賽轉播反而比較容易入睡(還是我太老人了Q)?這些都是因為這些聲音在我們大腦中已經產生了一個迴路,只要聽到這個聲音就要去做某件事。從小我們都被這樣訓練著受到聲音的操控,從學校的下課鐘聲,到現在 Netflix 的片頭音效,都是用聲音在制約我們的行動。深知我們人體難以逃脫 DNA 的束縛後,我開始利用這個機制。例如當我需要構思企劃的時候,我每次就會播放同一首音樂,直到我的大腦習慣「這首歌出現、就會想出好的創意」,讓這樣的連續事件變成一種肌肉記憶,而我發現這樣的記憶是可以挪移的,只要我需要快速儘速專心狀態,或面對一個很棘手的決策,如果有充足的空間條件,我就會播放那一首歌,讓大腦其他不安的感覺鎮靜下來,讓真正需要活化的區域做好他們的工作。

※ btw, 有一陣子我的這首歌是美秀集團的《電火王》!只要前奏電吉他聲一下,我就會立刻進入很嗨的狀態...


八、享樂替代法:

當你逼迫大腦進入深度心流狀態時,各式各樣的小念頭就會像魚吐出的泡泡一樣,越接近水面就越大顆。像我有時候必須專心工作,但明明剛才才剛吃飽,突然肚子又餓了,大腦就是這麼ㄐㄅ(氣到罵髒話),這時候我會知道我心中的分心猴子又開始作祟。但我如果去抑制這個慾望,大腦就會讓你更分心。因此,我除了用便條紙記下以外,另一招是找到替代品。如果我真的非常想要邊吃垃圾食物邊看劇,我會轉而去 youtube 看一支影片、或者去點個精油,然後再回到電腦前繼續專注。總之,找到一件也能令你滿足的小事、去取代比較耗時的享樂。


九、任務切割法:

往往沒辦法進入心流的原因,是你覺得這個工作「太難了」。人先天的 DNA 就是讓我們遇到困難的事物就啟動「打或逃機制」。所以,若你發現遲遲沒辦法開始、或遲遲做不好,那就嘗試把這個工作碎片化。例如我受邀去做一場大型演講,卻一直沒有辦法開始做簡報,那就是這個任務對我的大腦來說太巨大了,這時可以嘗試把這個任務拆解,並且讓開頭的第一步可以輕鬆地毫不費力,例如:「寫出三個聽眾想問的問題」或甚至更輕鬆的「開啟 ppt 檔案並且在封面上寫出你的名字」...等,把大任務切割成小事項,然後逐項破解打勾勾,會發現萬事真的只有起頭難,頭過身就過!


十、自我約定法:

這招比較看每個人的個性。像我從小就是相當看重承諾的人,只要我爸媽本來跟我說好明天要帶我去文具店,我就會一直記得,如果後來沒有去成,我就會耿耿於懷、生悶氣,心想:「哼!我長大一定要成為一個信守承諾的大人!」。雖然心態有點扭曲,但也形塑出我對自己的高標準。如果我跟自己約定好了某件事情,其實不需要外界去逼迫,我自己就會想盡辦法一定要完成,像是吃素、戒糖、連續寫作...。反而,如果是透過外界壓力逼迫我要去完成的任務,我反而會特別不想做,就像小時候被父母逼著去上鋼琴課、學畫畫,這些都不是我跟自己的約定(我這小孩到底要有多難養啊)所以,如果你也跟我類似個性的人,嘗試在心中跟自己做個約定吧!或許會發現效果比起上面九點都來得更驚人!(如同我此刻居然把文章寫完的心情一樣,激動萬分Q)


上面這十個方式,分享給每個被死線纏身、又堅持自我的創業家、創意人!晚安!

※ 時間將近凌晨三點...應該是要說早安了


如果你覺得這篇有幫助,歡迎底下點個愛心讓我知道!

如果想給我回饋跟建議,歡迎私訊我的 FB !

陳學誼(雪莉陳)CEO/Co-founder of「bbm 品牌說書人」,群眾集資策劃顧問。

若不嫌棄瞎妹照跟廢文,歡迎追蹤(送出好友邀請請私訊)
FB 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enhsuehyi
我也歡迎任何有趣的群募合作!請寫信給我:
shelley.chen@benbenmars.com
0 則留言

Comments


  • bbm facebook page
  • bbm instagram page
bottom of page